智慧物流降本增效(经济新方位·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2024-10-25 行业新闻
分享:

       辽宁沈阳锐洋集团东北电缆有限公司厂区,工作人员敲击几下键盘,就将刚刚签订好的上游采购合同、发票等信息录入系统,采购订单随即自动转化为货物运单。



       接到运单不久,供应商江苏江阴海江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内,电缆生产原材料装满数十辆卡车。原材料乘卡车到达江阴港,装船后沿江而下至上海港,再换乘海轮前往辽宁营口港,最后乘卡车抵达电缆公司,历经千余公里的行程。



    “过去,要四处寻找零散船代和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效率和成本不可控。现在,智运平台为我们设计运输方案,智慧多式联运助力货物‘门到门’,整体运费节省超过15%,实现效率最大化。”锐洋东北电缆总经理韩素淼说。



    “通过算法生成最优运输方案,是降本增效的关键。”中国物流所属中储智运总经理申岸锋介绍,公司开发的智运平台通过智能算法模型,在线上就能实现货源与运力精准匹配,不仅需求响应更及时,物流成本也更节省。以这笔运单为例,在智运平台上,锐洋东北电缆能实现“一键代发”。根据采购模式和周期要求,只需输入起始地,后台便可自动生成时效、价格、里程等多维度不同优先级的联运方案,企业可结合实际选择最优路线。



    “物流上云后,明显感到运输更高效、更安全。”韩素淼说,不仅找车找船更快,而且价格稳定,不会出现以往运力波动带来的临时涨价情况,“更重要的是,我们运输的货物货值高,平台全流程数字管控,能对货物进行‘实况直播’,让人更放心。”



       不断提升的数字化能力,助力网络货运规模持续扩大。通过整合公路货车运力302万辆、船舶3万艘,覆盖5.4万条公路运输线路和3700余条水运线路,目前中储智运已形成一张公铁水“运力网”,服务各类生产制造、商贸等企业超4万家。



       车货一键匹配,只是数字化转型的一环。物流上云半年后,锐洋东北电缆决定加码数字化,借助中储智运的智慧商贸管理系统,让企业生产经营再提效。“系统将子公司与集团的资金流、业务流、票据流等都串联在一起,搭建起数字供应链,使货运更高效、生产商贸更流畅。”韩素淼介绍,公司已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发布商品后,签约、支付、结算、开票一气呵成;货物发运后,运单自动生成,精准匹配司机接单承运;卸货后,上传电子回单、支付运费,实现财务数字化管理。



    “物流涉及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是供应链的基础。”申岸锋说,受限于发展阶段、行业差异、企业经验等原因,不少企业仍存在 “数据孤岛”现象,制约企业降本增效。数字供应链平台能基于大数据提升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海量数据不仅串起供应链,经过算法“加工”后,还能变身数据信用,成为更好支持企业发展的“推进器”。



       今年8月,锐洋东北电缆收到一笔银行贷款——不用抵押、快速放款、线上操作。“目前第一批资金100万元已到账,后续还将根据履约数据,增加放款额度。”韩素淼说,电缆业务忙、运输量大,且一般以现金结算运费,资金压力大。中储智运基于交易数据、业务数据和风控模型,能为企业生成数字信用评分,再提供给银行作为可靠授信依据,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申岸锋介绍,中储智运与多家银行合作,为企业提供基于信用的融资服务。截至今年7月,已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7.05亿元。下一步还将探索基于上游采购订单、下游销售订单数据向银行申请增信融资,助力企业融资。



       切身体会到数字化利好后,锐洋东北电缆筹谋着更进一步。“我们打算通过智能制造体系,严格把控原料调配与生产流程,同时借助数字供应链管理系统让采产销更‘聪明’,用数字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实现转型升级。”韩素淼说。


推荐新闻
2023-11-24
我国航空物流能力建设加快 截至今年10月底共新增约180条货运航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今天(24日)在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字化驱动航空物流枢纽建设研讨会上介绍说,结合前三季度数据来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但部分跟民生相关的行业保持稳中有升,物流行业市场活力较强,主要指标呈现稳步回升态势。随着扩大内需战略、宏观政策调控等一系列政策发挥作用,物流需求将延续逐步恢复的态势,展现出良好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介绍,我国航空货运供给加大,航空物流能力建设加快。一方面,全货运飞机数量稳步增长。截至今年8月底,全行业拥有全货机252架,比2019年底增加79架。另一方面,货运航线布局逐步完善。据中物联航空物流分会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共新增约180条货运航线。另外,航空货运网络不断完善,航空物流枢纽加快建设。我国13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所在城市GDP总和占到全国GDP的62.25%,航空物流枢纽在引领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位列全球机场货运量前20强,三家机场的货量合计占到全国机场货量的45%,航空物流枢纽建设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另外,崔忠付表示,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为航空物流提供了发展动能和稳定的市场预期。我国跨境电商占外贸总额比重从2015年的不到1%到2022年的5%,是航空物流最重要的细分市场之一。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数据显示,80%的跨境电商商品通过航空运输,跨境电商业务占到航空货运业务收入的20%。依托航空物流的综合优势,航空物流企业为跨境电商提供了优质的物流服务,跑出了中国加速度。  
2023-11-17
首批十四个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公布
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第一批)的通知》(简称《通知》),公布了第一批14个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 推动已建港口码头功能优化提升,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两个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做好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和推动实施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一项长远谋划、分步推进、不断提升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优化存量港口基础设施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世界一流港口,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工作。经各地申报、专家咨询、指导完善和统筹研究,将14个项目纳入第一批试点。 第一批试点项目聚焦四个方面关键事项。一是聚焦落实国家战略,一体化增强港口能力韧性,巩固强化沿海港口“硬核”力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在自动化码头操作系统、运输装备、管理平台、北斗应用等方面进行更高水平自主创新。三是聚焦资源集约利用,充分利用现有岸线、水域、土地资源和设施,挖掘潜力、补齐短板、提升效率。四是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建立港口新型用能结构体系,推动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加快老港区转型,推动港城融合、交旅融合发展。 《通知》要求,依托已建港口码头,坚持专业升级、集约增效、智慧赋能、绿色提质,在码头功能改造和能力提升、港口智慧化改造、绿色低碳改造等方面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场景,力争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第一批试点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试点成果推广应用,推动做好已建港口码头功能优化提升工作,盘活大规模的存量港口资源,提高港口服务保障能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