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国内沿海省际货运船舶运力分析报告
2024-08-05 行业新闻
分享:

        一、干散货船运力情况



       截至2024年6月30日,沿海省际运输干散货船(万吨以上,不含重大件船、多用途船等普通货船,下同)共计2513艘、8306.4万载重吨(部分船舶经检验后变更了载重吨,总计核增1.7万载重吨),较2023年底减少25艘、29.2万载重吨,吨位降幅0.3%。2024年上半年新增运力77艘、246.2万载重吨;没有强制报废船舶;企业进行运力调整,共有102艘、277.1万载重吨船舶运力退出市场。



       沿海省际运输干散货船平均船龄10.8年,较2023年底增长了0.2年。其中,老旧船舶(船龄18年以上)和特检船舶(船龄28年以上)分别有283艘、35艘,占总艘数的11.3%和1.4%。较2023年底,老旧船舶和特检船舶艘数占比分别提高了0.3、0.1个百分点。



        二、集装箱船运力情况



       截至2024年6月30日,沿海省际运输集装箱船(700TEU以上,不含多用途船,下同)共计435艘、箱位数101.7万TEU,较2023年底增加25艘、载箱量增加4.4万TEU,载箱量增幅4.5%。2024年上半年新增运力40艘、7.7万TEU;没有强制报废船舶;共有15艘(箱位数3.3万TEU)集装箱船提前退出市场。



       沿海省际运输集装箱船平均船龄7.9年,较2023年底减少了0.4年。其中,老旧船舶(船龄20年以上)和特检船舶(船龄29年以上)分别有37艘、1艘,占总艘数的8.5%和0.2%。较2023年底,老旧船舶艘数占比没有变化,特检船舶占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



        三、液货危险品船运力情况



    (一)油船。



      截至2024年6月30日,沿海省际油船(含原油船、成品油船,不含油品、化学品两用船)共计1114艘、1161.3万载重吨(部分船舶经检验后变更了载重吨,总计核减0.3万载重吨),较2023年底减少38艘、7.5万载重吨,吨位降幅0.6%。2024年上半年新增运力22艘、20.0万载重吨;共有60艘、27.2万载重吨船舶提前退出市场。



       沿海省际油船平均船龄11.2年,较2023年底增长了0.1年。其中,老旧船舶(船龄12年以上)和达到特检船龄的船舶(船龄26年以上)分别有573艘、3艘,占总艘数的51.4%和0.3%。老旧船舶数量较2023年底增加了27艘,环比增长4.9%,特检船舶数量较2023年底相同。



     (二)化学品船。



       截至2024年6月30日,沿海省际化学品船(含油品、化学品两用船,下同)共计289艘、154.6万载重吨,较2023年底减少了3艘、但吨位增加了5.4万载重吨,吨位增幅3.6%。2024年上半年新增运力16艘、9.6万载重吨,共有19艘、4.2万载重吨船舶提前退出市场。



       沿海省际运输化学品船平均船龄10.0年,较2023年底减少了0.4年。其中,老旧船舶(船龄12年以上)有158艘,占总艘数的54.7%。没有达到特检船龄的船舶(船龄26年以上)。老旧船舶数量较2023年底增加了10艘,环比增长6.8%,特检船舶数量较2023年底减少1艘。



      (三)液化气船。



        截至2024年6月30日,沿海省际液化气船共计87艘、32.2万载重吨(部分船舶经检验后变更了载重吨,总计核减0.1万载重吨),较2023年底艘数增加2艘、0.6万载重吨,吨位增幅1.8%。2024年上半年新增运力2艘、0.7万载重吨,没有强制报废船舶和提前退出市场船舶。



        沿海省际液化气船平均船龄13.2年,较2023年底增长了0.2年。其中,老旧船(船龄12年以上)和达到特检船龄的船舶(船龄26年以上)分别有57艘、6艘,占总艘数的65.5%和6.9%。老旧船舶较2023年底增加了8艘,环比增长16.3%,特检船舶数量与2023年底相同。


推荐新闻
2023-11-24
我国航空物流能力建设加快 截至今年10月底共新增约180条货运航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今天(24日)在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字化驱动航空物流枢纽建设研讨会上介绍说,结合前三季度数据来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但部分跟民生相关的行业保持稳中有升,物流行业市场活力较强,主要指标呈现稳步回升态势。随着扩大内需战略、宏观政策调控等一系列政策发挥作用,物流需求将延续逐步恢复的态势,展现出良好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介绍,我国航空货运供给加大,航空物流能力建设加快。一方面,全货运飞机数量稳步增长。截至今年8月底,全行业拥有全货机252架,比2019年底增加79架。另一方面,货运航线布局逐步完善。据中物联航空物流分会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共新增约180条货运航线。另外,航空货运网络不断完善,航空物流枢纽加快建设。我国13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所在城市GDP总和占到全国GDP的62.25%,航空物流枢纽在引领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位列全球机场货运量前20强,三家机场的货量合计占到全国机场货量的45%,航空物流枢纽建设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另外,崔忠付表示,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为航空物流提供了发展动能和稳定的市场预期。我国跨境电商占外贸总额比重从2015年的不到1%到2022年的5%,是航空物流最重要的细分市场之一。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数据显示,80%的跨境电商商品通过航空运输,跨境电商业务占到航空货运业务收入的20%。依托航空物流的综合优势,航空物流企业为跨境电商提供了优质的物流服务,跑出了中国加速度。  
2023-11-17
首批十四个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公布
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第一批)的通知》(简称《通知》),公布了第一批14个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 推动已建港口码头功能优化提升,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两个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做好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和推动实施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一项长远谋划、分步推进、不断提升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优化存量港口基础设施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世界一流港口,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工作。经各地申报、专家咨询、指导完善和统筹研究,将14个项目纳入第一批试点。 第一批试点项目聚焦四个方面关键事项。一是聚焦落实国家战略,一体化增强港口能力韧性,巩固强化沿海港口“硬核”力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在自动化码头操作系统、运输装备、管理平台、北斗应用等方面进行更高水平自主创新。三是聚焦资源集约利用,充分利用现有岸线、水域、土地资源和设施,挖掘潜力、补齐短板、提升效率。四是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建立港口新型用能结构体系,推动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加快老港区转型,推动港城融合、交旅融合发展。 《通知》要求,依托已建港口码头,坚持专业升级、集约增效、智慧赋能、绿色提质,在码头功能改造和能力提升、港口智慧化改造、绿色低碳改造等方面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场景,力争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第一批试点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试点成果推广应用,推动做好已建港口码头功能优化提升工作,盘活大规模的存量港口资源,提高港口服务保障能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