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联合部署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
2024-05-21 行业新闻
分享: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道路运输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努力从根本上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加快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型。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提升交通参与者安全素养。严格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管理,加快建立健全以驾驶员安全驾驶水平为核心的培训考试质量评估体系。加强营运驾驶员针对性安全教育培训,提升驾驶员应急驾驶操作能力。加强安全带使用管理,引导驾乘人员出行中全程佩戴安全带。强化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及时劝导纠正面包车超员、非法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交通安全宣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网络,推动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有效提升营运车辆本质安全水平。修订相关技术标准,提升新出厂客货车辆安全性能。严格落实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管理制度,严把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关。加强协同协作,严厉打击非法改装、重型货车“百吨王”、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大罐小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稳妥有序推进57座以上大客车及卧铺客车退出运输市场,有效管控重大安全风险。



三是坚持综合治理,落实落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推进“两类人员”安全考核,督促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安全责任。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时纠正和避免习惯性违章作业。强化重大隐患动态排查治理,健全企业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工作机制;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实施挂牌督办,督促限期整改。



四是坚持多措并举,优化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环境。推动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落实落细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加快推进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完善道路运输安全法治环境。深入推进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工作,优化道路交通通行环境。优化完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共建共治社会环境。



五是坚持协同协作,完善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涵盖道路运输企业、营运车辆、驾驶员、车辆运行轨迹等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治超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健全货车超限超载综合治理机制。健全货车疲劳驾驶协同治理机制,严厉打击严重疲劳驾驶行为。强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类分级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实施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部署,强化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加强督导检查,严格追责问效,切实推动治本攻坚行动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降低较大和一般事故,推动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推荐新闻
2023-11-24
我国航空物流能力建设加快 截至今年10月底共新增约180条货运航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今天(24日)在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字化驱动航空物流枢纽建设研讨会上介绍说,结合前三季度数据来看,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但部分跟民生相关的行业保持稳中有升,物流行业市场活力较强,主要指标呈现稳步回升态势。随着扩大内需战略、宏观政策调控等一系列政策发挥作用,物流需求将延续逐步恢复的态势,展现出良好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介绍,我国航空货运供给加大,航空物流能力建设加快。一方面,全货运飞机数量稳步增长。截至今年8月底,全行业拥有全货机252架,比2019年底增加79架。另一方面,货运航线布局逐步完善。据中物联航空物流分会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共新增约180条货运航线。另外,航空货运网络不断完善,航空物流枢纽加快建设。我国13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所在城市GDP总和占到全国GDP的62.25%,航空物流枢纽在引领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位列全球机场货运量前20强,三家机场的货量合计占到全国机场货量的45%,航空物流枢纽建设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另外,崔忠付表示,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为航空物流提供了发展动能和稳定的市场预期。我国跨境电商占外贸总额比重从2015年的不到1%到2022年的5%,是航空物流最重要的细分市场之一。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数据显示,80%的跨境电商商品通过航空运输,跨境电商业务占到航空货运业务收入的20%。依托航空物流的综合优势,航空物流企业为跨境电商提供了优质的物流服务,跑出了中国加速度。  
2023-11-17
首批十四个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公布
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第一批)的通知》(简称《通知》),公布了第一批14个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 推动已建港口码头功能优化提升,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两个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做好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和推动实施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一项长远谋划、分步推进、不断提升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优化存量港口基础设施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世界一流港口,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工作。经各地申报、专家咨询、指导完善和统筹研究,将14个项目纳入第一批试点。 第一批试点项目聚焦四个方面关键事项。一是聚焦落实国家战略,一体化增强港口能力韧性,巩固强化沿海港口“硬核”力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在自动化码头操作系统、运输装备、管理平台、北斗应用等方面进行更高水平自主创新。三是聚焦资源集约利用,充分利用现有岸线、水域、土地资源和设施,挖掘潜力、补齐短板、提升效率。四是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建立港口新型用能结构体系,推动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加快老港区转型,推动港城融合、交旅融合发展。 《通知》要求,依托已建港口码头,坚持专业升级、集约增效、智慧赋能、绿色提质,在码头功能改造和能力提升、港口智慧化改造、绿色低碳改造等方面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场景,力争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第一批试点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试点成果推广应用,推动做好已建港口码头功能优化提升工作,盘活大规模的存量港口资源,提高港口服务保障能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